園林綠化設計不惜成本表現所謂的“文化”,將文化粗淺地理解為有形式沒內涵的景墻、石雕、圖騰柱、文化墻等,各色各樣的洋雕塑、洋噴泉、洋水景、洋燈柱、洋亭廊等充斥于高檔居住區、街頭游園綠地、交通環島等景觀節點,造成了文化庸俗化、符號化,誤導群眾,玷污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貴州園林綠化伴隨城市產生,是為聚居的城鎮居民服務的綠色生態空間,在發揮生態功能的基礎上應體現地域歷史文化特征和文化內涵,發揮啟迪心靈、熏陶情操和科普教育的人文功能。
1.城市應當編制園林綠地文化建設規劃,可以在綠地系統規劃中增加專章,也可以編制專門的園林綠地文化建設規劃,統籌歷史文化資源和時代精神題材,安排每個區域或者每處綠地的文化主題以及表現方式,避免臨時出題,同一主題在一個城市多個綠地重復表現,或者不同主題在一處公園無序表現等現象的發生。
2.園林設計師應首先對項目所在地的自然本底、歷史變遷、文化特色、城市風貌、物種資源等進行摸底調研、充分挖掘和系統梳理,在此基礎上按照綠地系統規劃和園林綠地文化建設規劃編制設計方案,明確文化內涵表達的內容、形式以及所用建設材料、植物種類等。綠地中的文化表現貴在營造文化意境。
3.歷史文化內涵在園林中的表現應當做到深入研究、領會精髓、內容恰當、形式新穎,應與地形地貌、山形水系、建筑物構筑物、雕塑小品、樹木花草等園林要素統籌考慮、緊密結合,讓市民、游客在園林綠地中游憩休閑、健身運動等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體驗、感受特色風貌和地域文化,陶冶情操,激發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熱愛家鄉、保護環境的熱情。
4.公園綠地建設尤其需要避免“泛文化”、“符號化”現象,其設計方案中文化表現應遵循提升品位、小中見大、舉重若輕、陶冶情操、啟發聯想、互動參與等原則,品質、功能和文化內涵兼顧。
可能大家對設計和施工更為重視,對園林養護這一塊深入研究的較少;這幾年全國各地的衰弱樹木越來越多,葉小發黃、提前落葉、蛀干害蟲等越來越嚴重;栽植三年的桂花樹冠幅一直長不好等等問題。針對園林養護出現的問題大家也都是各自摸索,貴州園林綠化推廣及培訓,也慢慢的發現大家的觀念再改變,由以前的見蟲殺蟲見菌殺菌慢慢的變成現在的提前預防,培養壯苗為主。